农村供水是基础性、长远性、普惠性民生工程。为全面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重大部署,保障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湘水水务公司在湘水集团党委、水利投党委的带领下,深入开展“书记联项目”“党员先锋行”等活动,把党建引领与水务市场开拓、项目工程建设深度融合,将武冈市、常宁市试点经验向全省推介宣传,致力于用市场方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难点痛点问题,得到了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公司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建管专业化、运营管理智慧化”的思路实现城乡供水“同水、同网、同质、同服务”的解决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旗帜高擎淬党性 忠诚担当抓试点
民情就是命令,民生就是使命。十三五初期,作为全省唯一服务于水利行业发展的省属功能型国有企业省水利投公司就开始了一系列关于以市场化手段推进省内城乡饮水安全格局的探索,成立了湖南省湘水水务有限公司专业推进水务板块发展。在省市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省水利投党委凝心聚力、勠力发展,先后在武冈市、常宁市开启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湘水水务公司接下了两个试点项目建设、管理的责任。2019年2月,武冈市饮水安全全覆盖暨巩固提升工程开工,总投资约8亿元,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建设任务,进入运营期。在武冈项目的基础上,2019年9月常宁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PPP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12.5亿元,目前常宁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初心引领锚重点 集中攻坚破万难
自古创业多艰险,面对项目建设工期紧、施工点多面广等难啃的硬骨头,湘水水务公司在水利投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找准履职切入点,全体员工下基层,扎根水务项目建设一线,涌现了一大批以陈敬明、朱柱霞等同志为代表的先进党员领导干部和优秀党员职工,凝聚起了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人为本,打好新冠疫情阻击战。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省水利投党委靠前指挥,湘水水务公司党组织书记陈敬明等同志坚守工地数月,按照“六稳”“六保”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与时间赛跑,扎实推进工程建设;疫情缓解后,按照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两个在建项目率先开展复工复产,党旗飘在建设现场,党员带头值班驻守,严控细筛,在建项目无一人涉疫。
——以实践为师,解决客观环境制约。2020年夏季雨水较往年大幅增加,公司提前预判,集中精干力量攻克建设难题,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实行交叉作业,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武冈项目在2020年8月底前实现“一个水厂制水、两个乡镇贯通、三个村组受益、智慧供水调度系统主体框架建成”的目标,常宁项目当年年底追平因疫情耽搁的进度。
——以规范为纲,提高科学管理成效。在水利投党委的领导下,公司开展了全面探索建立水务板块内部通用规范及标准系列工作。坚持以集团制度为准绳,根据县域公司及水务板块特点制订各县域水务公司通行的制度体系,确保制度及规范可复制、可执行、可推广。
积蓄力量谋发展 创新模式勇担当
在湘水集团党委统一部署下,2021年6月,水利投公司进行“三项制度”改革,湘水水务有限公司的职责由负责水务产业的投、建、管等职责,转变为负责水务项目市场拓展、投资测算和项目管理等工作。公司全体员工在支部书记陈敬明带领下,正确看待职责调整,迅速调整工作重心,持之以恒创新工作举措,探索新发展模式。
——以创新为引擎,进一步加强待拓展项目投资及合作模式的探索。公司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探索优化水务项目投资模式,在总结武冈、常宁项目投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邻近省份的做法,进一步探索多种投资模式,进一步优化设计标准,尝试建立适合省内实情的水务项目投资标准及规范。
——以项目为支撑,进一步提高已管控项目的技术研发力度与管理水平。公司不断探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建立智慧化、标准化运营模式,研发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力争实现管理智慧化、巡检智能化、查漏模块化。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运营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农村管网、农村用户和配水等辅助设施管理方法的研究,提高管控效能。
——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锻造水务板块专业队伍。发展中,不断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布局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建立“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全链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综合考量年龄梯队、职务梯队、职能梯队来培养队伍。坚持党管干部,严格规范选人用人程序。坚持发挥考核机制的杠杆作用,优化和完善薪酬分配、考核评价、培训培养机制,用机制和文化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激情。
责编:陈南松
来源:湖南省湘水水务有限公司